------ 看着孩子升上小学,身为父母是否松了口气,“总算不用整天被孩子黏着,要求爸妈陪他玩”。但日本儿童脑部教育专家泽口俊之指出,七到十二岁的小学生,若能由父亲多陪伴游玩,不仅有助脑力发展,甚至可以解决青春期的亲子冲突。 “玩乐”一直被视为促进儿童脑力发展不可欠缺的活动,也是孩子不应被剥夺的乐趣。泽口俊之在日本PresidentFamily杂志中提到,六岁之前母亲与孩子亲密的接触非常重要,但到了小学生阶段,反而是父亲参与孩子的玩耍或运动,对于儿子,或“前世情人”女儿来说,都更有关键影响力。其原因有三: 一、父亲的权威性。 “说一不二”的规律性,“不行就是不行”的坚持,是许多父亲的强项,不仅可坚定孩子的意志力,培养集中力以促进学习力,同时还能一路养成孩子的恒心和毅力。 二、培养空间感、协调性 父亲若能多带孩子进行球类活动或体能活动,将可提升孩子的空间认识能力,也就是在三度空间里的掌握能力。例如直飞而来的棒球该怎么挥击出去,或是防守的速度。这样的空间认识力,有助活化脑部前额叶,也能提升记忆力与语言力。 三、建立尊敬感 陪伴孩子游戏的过程,父亲有许多机会可善用本身的体能优势,建立起孩子对自己的尊敬感。例如透过棒球传接练习时,孩子能很直接地感受到父亲的力道和准度。或是透过野外露营时的设营搭帐,展现父亲和平日忙于工作的不同面貌,这些透过共同活动对父亲产生的敬意,对于青春期孩子莫名的暴冲,也具有吓阻作用。 除了球类运动,其他例如爬山,看地图找路线,下棋等活动,也能带着孩子累积生活体验,得到成就感。 专家也建议父母,在参与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孩子享受自己觉得有乐趣的事,不要因为“这很危险”、“这会弄脏衣服”、“一样的东西你到底要玩多久,换个别的吧!”等因素,贸然打断孩子正在尽情享受的游戏。将父母的干预降到最低,孩子才能从玩乐中学到更多。 赞赏 长按白癜风症狀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