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6-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9月25日,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新的开端,中日两国在这一年的这一天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也是在同一年的同一天,中国人接触到了NEC这样一家日本跨国信息技术公司的名字。因为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的现场,就是通过NEC的技术直播到全国的。

作为跨国信息技术公司、IT业界的“巨型航母”,如今,NEC已经跻身百年老企了。都说日本百年老企多,但占据绝大多数的还是依靠匠人精神的传统工业,像NEC这样在信息技术领域做到百年老企并且还能始终维持着新鲜活力的,不可不令人叹服。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日前,我走访了NEC集团所属的NEC(中国)日本软件株式会社(NCJ),就这个采访了该公司社长奥井贤二。

奥井社长告诉记者,有趣的是,因为公司名字里有“中国”二字,因此很多日本人都认为这是一家在日本发展的中国企业。

立足于全球性与立足于国际化的区别

《日本新华侨报》:近年来,日媒报道里经常出现类似于“日企正在加速从中国撤资”的消息,NEC作为从年就为中国提供卫星地面站建设服务的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环境、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怎么看?

”“

奥井贤二: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性时代,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和中国的周恩来总理会谈的现场,就是通过我们NEC的卫星地面站的服务在中国全国直播的。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早在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应该说是较早阶段在中国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的日本企业。

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我们发现,中国有很多优秀的IT技术人才,因此大约是从20年前开始,我们就将部分软件开发事业委托给了中国的IT企业。在那个当时,外包的成本还比较低。最近10年间,中国IT的业界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重视培养人力资源。

中国的IT技术人才有万人,而日本只有万人,也就是说,中国的IT人才是日本的四倍,日本企业当然要善于利用这比本国还要多四倍的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NEC也是同样,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中国的业务合作,于年设立了全资子公司——EC(中国)日本软件株式会社。EC(中国)日本软件株式会社成立至今,又过去了近10年的时间,如今中国的IT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和日本基本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赶超了日本。因此在中国外包业务上,我们希望可以将重点放在增加产品附加值上。

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区别,我认为关键就在于全球性(Global)。日本人习惯性地使用国际化(International)这个词,这说明还不能很好地融入全球性,而中国人则习惯使用全球性。

国际化和全球性,这两个词在意思上的确相近。但在我看来,所谓的国际化就是站在本国的角度观察外国、讨论外国,而全球化)则是站在全球的角度来俯瞰各个国家,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能够很好地融合。

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人生观也很不一样。在日本,终身雇佣制依旧根深蒂固,因此绝大多数人将60到65岁视为自己的退休年龄。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把自己的退休年龄设定在了45岁左右,一般45岁就会自主创业或开始第二人生。这样一来,中国人的奋斗的巅峰年龄就在35岁。35岁是中国人最有干劲的年龄。如今,我们NCJ里的中国人员工平均年龄就在35岁左右,这在整个NEC集团里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公司的竞争优势。

要根据中国的市场规模来决定产品价格

《日本新华侨报》:那么您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如何看待中日两国在IT业界的竞争与合作?

”“

奥井贤二:中国有很多日本无法企及的方面。一是中国幅员辽阔,我到中国期间经常利用北京地铁,据说北京地铁的总长是全球第一,东京的地铁线路也十分复杂,给人的感觉已经够长的了,但是依旧跟中国地铁的总长相去甚远。二是中国人口众多,听说光是春节期间的返乡和旅游,就能产生四亿的流动人口,利用春节假期去海外旅游的中国人也在万人次左右,规模上是日本的10倍。

因此我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进行商贸活动,必须考虑以上两大特征。脱离了这两大特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比如要销售某个产品,就应该懂得在幅员辽阔和人口众多这两大前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价格,把日本的产品拿到中国,然后还按照日本的价格卖,那肯定是不行的。

我举个例子吧,在日本,一个新研发出来的产品,在定价的时候要参考研发过程所产生的费用。如果研发费用是1千万日元,预计能售出一万个,那么单个的定价就不能低于1千日元,这样才能保障收回成本。但是在中国就不能这样了。因为同一个产品,拿到中国市场,最少也能售出10万个,是日本的10倍,所以单个定价只要不低于1百日元就能收回成本。但很多日本企业不去考虑这一点,在中国市场依旧按照1千日元去卖,所以很难卖出去。不能根据中国的市场规模来决定价格的企业,是很难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

日本的IT技术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60年,中国IT技术的发展历史还不到30年,但是如今,在某些领域,中国的IT技术显然已经凌驾在日本之上。也就是说,IT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日本的两倍。今后,中日两国在IT业界可以换一种方式合作,就是将在中国开放的软件拿到日本进行技术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使用满足度,再出口到中国市场,也就是为产品增加附加值。

增加产品附加值,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感受,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的长项,就好像日本进口外国资源,然后制作出品质超群的产品,作为MadeinJapan售出一样。IT业界也可以这样嘛。

我们NEC从创业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年,始终如一地重视品质保障,不断追求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是首家被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授予DemingPrize(品质管理大奖)的企业。我相信,NEC加工的有产品附加值的IT产品,能够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认可与喜爱。

中国人员工的存在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日本新华侨报》:您说因为公司名字里有“中国”二字,因此很多日本人都认为NCJ是一家在日本发展的中国企业。那么,您欢迎中国人到NCJ就业吗?

”“

奥井贤二:我们的社员里有很多优秀的中国年轻人。刚才我也说到了日中两国IT人口的比率。日本的IT技术人才是万人,占总人口的0.9%,中国的IT技术人才是万人,占总人口的0.4%。从这一比例就可以看出,中国的IT业界的门槛更高,技术人才的能力也更高。

我们NCJ里的中国人员工都将确保品质优异作为一种习惯,坚持品质,创造品质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如今我们的55位系统工程师都是中国人,像这样将中国优秀的IT人才集中到一个部门的企业,在NEC集团里除了我们NCJ再无其他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在我们的人事制度里有一个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地方——人才开发育成制度,也就是定向培养。比如说主任级人才应该是这样的,部长级人才应该是那样的。根据不同的职位定义不同的能力要求,然后定向地培养员工。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自我启发的研修制度。通过这些研修和培养,让所有员工都能适材适所,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成长。这也是支撑我们企业发展的力量。

以下是广告

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ngjinshoucang.com/phnlkf/105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