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六好呀! 本期「简单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越能瞎起名,越有创造力 准爸爸的“产前大脑”,可以预测带孩子的能力 被粗鲁打断后,人们容易“陷入偏见” 想玩益智小游戏练脑子?没那么简单 WHO发布最新自杀报告 脑中总有一段魔性旋律?它的名字叫“耳虫” 看完记得去留言区与我们唠唠! 越能瞎起名,越有创造力 前阵豆瓣小组有个帖子,吐槽自己的男友总是自顾自给东西起一些新名字,引发了大伙的热切跟帖。这种“名词混淆症”包括但不限于: 出门旅游前,提醒自己带上“便利拍”(拍立得); 问我“摇滚的春天”好不好看(乐队的夏天); 评价说“《我在北京修故宫》”挺好看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一项发表在《PsychologicalandCognitiveSciences》的研究表明,这种“造词能力”不但好笑,还和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以往,心理学家们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很麻烦的。旧版的创造力测验,要耗费大块大块的时间,还得专家打分。 哈佛大学心理学院的JayA.Olson等人近期推出了一个全新版本——只需一个评估词义接近程度的计算机算法(GloVe),加上一堆相关或不相关的词就行。 他们招募了名志愿者,让他们完成“发散性联想任务”:想出0个尽可能不相关的词,然后给出尽可能多的用法。 然后算法会计算他们的得分:词义/用法越相近(比如猫和狗)得分越低,越离谱(比如猫和顶针)得分越高。 算法赋分中得分从低到高的例子:leg(腿)和arm(胳膊)用法很近只得36分,而把ticket(门票)和prickle(刺痛)想到一块能得4分。 结果表明,想到的词义差距真的和创造力有关。具体来说,参与者想到的词义差距大小,和他们在两种广泛使用的创造力测试中的得分的结果高度相关(两种创造力测试为:theAlternativeUsesTaskandtheBridge-the-Associative-GapTask)。 研究者表示,这款“发散性联想任务”可以作为一个简单且可靠的新工具,来测量一个人创造力。 另外,这个新测试收获了高度好评。参与者们在评价测验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感时,给它打出了3.56的高分(满分5分),而两个旧创造力测验的得分都不到3分。 所以哈哈哈完之后,别忘了夸夸对方“真有创造力”~ 给男人做个测试,就能知道他们能否成为好爸爸? 南加州大学发表于《DevelopmentalPsychobi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会不会带孩子,跟他们的“心理化(mentalizing)”能力有关,而且它可以通过“产前大脑的神经活动”来测量。 “心理化”:通过想象力了解别人的感受,并对他们的需求做出回应。 ?图/《宝贝计划》 研究招募了39位准爸爸,他们被要求看几张图片,评价图片中人物的动机。同时他们接受了脑部核磁共振成像。孩子出生后,再次回到实验室完成育儿理念问卷。 研究发现: 评价别人的动机时,参与者与心理化能力有关的脑区(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右后颞上回和皮层下区)更加活跃,不同参与者相应脑区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激活; 那些心理化能力更强(与心理化能力有关的脑区表现出强烈激活)的男性,也更会带孩子; 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父亲,心理化能力也较强。 研究者表示:“男性的心理化能力和日后的育儿表现有关,比如是否关心孩子,能不能及时回应婴儿,与孩子的身体是否亲密,移情能力等。 心理化能力是一种技能。有研究表明,心理化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男性可以在练习心理化能力后,承担更多的育儿工作”。 想用益智小游戏训练大脑?没那么简单 三岁背唐诗,五岁写千字。十岁虐奥数,成人愧不如。 如果有人告诉你,玩一些益智小游戏、进行空间训练、练习记忆术......坚持做这些事情,大脑也能变得这么强,你是不是跃跃欲试? 内卷时代,焦虑商贩们把目标对准了大脑 脑力训练听起来很厉害,但是发表于《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General》的一项研究显示,五花八门的脑力训练,并不能有效提高大脑的能力。 西安大略大学的研究员们认为,之前显示大脑训练有效果的研究,要么参与人数太少,要么训练项目太单一,所以他们一口气招募了总计名参与者,调查了他们以往的脑力训练情况和对脑力训练的态度。然后,参与者们完成了4小时的脑力训练,并进行了对认知能力的测试。 结果表明: 在实验前就进行过脑力训练的人,并没有在认知能力测试中表现更好; 人们在参加了4小时的脑力测试后,也没有表现出更强的认知能力。 研究人员说,“即使我们考察了对训练态度最坚定、训练最久的人,也没有在认知(记忆、推理、词汇)能力上发现任何长进”。 所以,也许大脑训练能让人对4*4的格子里出现的小方块过目不忘,但这对记单词背课文并没有明显的帮助。 被粗鲁地打断后,人们会“陷到偏见里”你是不是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开会时自己的发言被人不客气地打断,然后脑海中一直回放开会的场景,怎么也消不下气……发表于《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的研究表明,被人粗鲁打断不但会让人难以从不满中自拔,之后还会容易“陷到偏见里”:在做决定时倾向于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