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最近自己一直在思考汽车如何“做大”到“做强”,偶遇资深汽车人陈光祖的最新好文《实践实践再实践创新创新再创新》(真正的行业思考),与君分享和交流: 文章核心:1.重视商业模式创新(福特大规模生产商业模式,到探索个性化定制模式);2.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创新(创新机制、基础科学、软件工程);3.重视汽车质量和效益,自立的配套体系;4.供给侧改革,解决产能过剩和国企低效率;5.加强国际合作,创建“中国汽车产业创新中心”。 个人观点:内容看似老生常谈,却非常契合当前产业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当初构思的“市场换技术”,眼看市场已经去了一大半(截止年底,汽车存量约2亿辆),技术进步来的比较艰难(尽管改进很大)。 所以“弯道超车”成了大家的梦想,不惜重金押注,但是制度不完善,发现钱没了,技术还是没起来,没补到实处。陈老给我们提供了比较系统、细致的构思,我觉得契合十三五汽车工业的发展。 我认为伴随未来行业的发展,投资机会来自于汽车“大”到“强”: 1.具备核心产品(自动变速箱、发动机、汽车电子)、核心技术(ADAS、BMS等)、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分工当中(如汽车玻璃)等企业长期受益;近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口替代加速,但核心产品、核心部件仍有很长路要走,优质企业条件是能批量生产核心产品,再往上是产品能配套合资品牌。 2.汽车研发类的企业价值将愈发凸显,我比较认同创建一个“中国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在政策、标准、技术等方面对行业进行引导,尤其是在当前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等行业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尤为突出。当前主要还是以项目制,相对比较分散,工信部“年工业强基工程”,或类似“官产学研”,如上海国际汽车创新中心、重庆中国智能交通车联网产业创新联盟等。 各类组织百花齐放,但缺乏系统规划,近期受工信部装备司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多位行业专家历时一年研究编制包括总体技术路线图,以及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7个领域技术路线图,算是在产业技术指引上做了一点弥补,反应出“组织”需求的急迫性; 3.供给侧改革(或国企改革)离我们越来越近,行业快速增长遮盖了很多问题,增速下行,产能过剩,产品降价(这个是当下部分企业增量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将给行业盈利状况较差企业造成巨大压力,长期来看,随之后来的是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重组。 个人小结:以上是个人有感于陈老先生的好文章,也与大家分享和探讨行业的发展和投资机会,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交流。 附件: 《陈光祖:实践实践再实践创新创新再创新》 核心提示: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一系列的新理念和新动力的推动下,我国的汽车产业如何在已发生的辉煌奇迹般的历程上,更好适应全球的汽车产业新一轮革命的来临,把汽车大国更好的推向汽车强国的... (一)重视商业模型的创新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一系列的新理念和新动力的推动下,我国的汽车产业如何在已发生的辉煌奇迹般的历程上,更好适应全球的汽车产业新一轮革命的来临,把汽车大国更好的推向汽车强国的道路上迈进,这是当代我们汽车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本质问题。 这里让我们追溯一百三十多年来一个个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奉献和兴衰史,透析种种历史变革的逻辑线索,以史为览,把握现实,推向未来,美景是在于那些现在就在行动的人们手中。 年卡尔本茨发明和制造出世界第一辆汽车,它是一辆单缸发动机的三轮汽车,并且经过改进在年巴黎的博览会上成为一种买卖的商品,广泛受到工业界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