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近日连续推出了5期“初中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系列报道,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广东和山东等六省一市的2万名家长和2万名初中生进行的大规模实证调查数据,描绘当下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整体现状和大致轮廓,呈现出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长们都好好学习研究下吧!1.青春期充满可怕的“暴风雨”? 一直以来,公众对青春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和过度焦虑,甚至给青春期贴上叛逆、令人头疼等负面标签。这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和不良暗示,极易使家长曲解子女的成长性变化,从而采取“危机管理”的教育方式,反而强化了初中生的叛逆行为,导致亲子冲突升级。 调查发现,初中生家长大多正处于多事之秋的“中年危机”阶段,面临健康、事业、婚姻、子女和社会支持的多重挑战。当“中年期遇上青春期”时,很多家庭进入一个互相之间不了解、不明白、不交流的阶段,亲子冲突较多,很多家长会用“叛逆、早恋、不好沟通、另类”等词汇来描述青春期的孩子。实际上,青春期虽然充满“暴风雨”,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问题频现但并未对亲子关系造成破坏性影响,冲突加剧但并未降低亲和程度。 2.家长仍然是孩子唯一的“重要他人”?正式步入社会之前,青少年“发展最迅猛的社会性需要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他们开始疏远成人而对同伴倾注越来越多的感情,同时萌生了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欲望,男女生之间的接触显著增加。这种在同伴群体中培养起来的互动能力,为今后他们进入社会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心理准备。 调查发现,同伴是初中生课余时间玩乐、倾诉和分享秘密的首选对象,高达55.54%的初中生更愿意向“朋友、同学”倾诉心事,选择“母亲”的仅为14.34%,而选择“父亲”的仅占3.44%。这预示着初中生已逐渐将同伴作为重要的情感依恋对象,家长已不再是孩子唯一的“重要他人”。 因此,家长需要认同并接纳自己的权威逐渐降低的现实,适度放手,支持并帮助子女拓展交往范围。 3.孩子不开心时希望家长赶快“救火”?调查发现,超八成家长和学生均认为亲子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冲突,初三时冲突达到最高水平。冲突主要集中在学习、交友、花钱、隐私、偶像崇拜等“个人选择”方面,其中女生更易与父母发生正面冲突,母亲更易和子女发生冲突。50.39%的初中生认为“和父母沟通中最大的困难”是父母不能理解我。 有意思的是,当初中生面临心理压力或负面情绪时,并不希望父母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而更希望父母将自己视为独立个体,给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的机会。但52.91%的家长第一时间做得最多的是“耐心开导”,让孩子自己消化的仅为18.13%。 可见造成青春期亲子间沟通困难的并非时间因素,而是沟通方式。 4.异性交往就会导致“早恋”?异性交往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48.32%的初中生表示“很愿意”结交异性朋友,而46.34%的家长担心子女“学业受影响”,还有40.37%的家长担心子女“染上不良习气”,担心子女“身体受伤害”和“情感受伤害”的分别仅占6.76%和6.52%。可见,家长更白癜风的治疗秘方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