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1、孩子不管如何努力学习,成绩依然提不上来 2、小学的时候,孩子成绩还能跟得上,但是初中后,就没法看了,孩子也没有偷懒,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但是成绩依然只是中等。 3、周末,孩子正在做作业一个早上了,你看着孩子这么努力的学习,心理感觉真的很欣慰。于是,你走进房间,看一下孩子到底写得怎么样,一看,发现孩子在一张白纸上写满了孩子自己的名字。 4、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的记忆越来越差。 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说明你的方法用错了,到底是怎么样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呢?答案就在今天分享的《启动大脑》这本书里。 本书的作者东尼·博赞,他是思维导图之父,脑力开发专家,学习方法专家,教育专家,“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发散性思维”和“脑力认知”概念的创造者。 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等学位,他是全球公认的教育专家。 读完本书,你将会明白,我们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好的记忆,如果孩子们学会了这个方法,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不用愁了。再给大家讲解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认识我们的大脑。 可能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坚持学习几个小时后,才发现自己记住的东西没有多少。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脑得不到休息,回忆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差。 如果能学习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休息,你会发现自己就能准确地回忆信息变得更轻松。因为,短暂的休息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有时间吸收已经学习的信息。 重要的是,短暂的休息会让我们的记忆产生另外一个高点,而且在休息结束之后,会产生另外一个记忆高点。所以,如果不休息的话,我们的记忆就会逐渐下降。 特别是学习一个小时之后的24小时之内,至少会有80%的细节会遗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要学会复习。 如果不复习,你就是在不断地浪费自己对学习任务所付出的努力,而且还会将自己置于严重不利的地步。 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次学习新知识时,就会忘记旧的知识。这样,你对新知识的理解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而且理解的效率和速度也会跟着降低。 这种消极的情况会不断地反复,时间久了,就会给你造成低迷的心态,而你也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学不好。只要一学新知识就会忘记,一接触新东西时,你就会感到压抑。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毕业后,再也不碰书本了。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不能不学习,只能勉强地坚持学习。 而家长往往看到的一个想象就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想学习了,严重的甚至还产生了厌学。 这是为何呢? 作者说,造成这个现象的其实就是从来不复习。不复习,你会忽略很多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不能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样就不能形成新的记忆。 记忆是一个以连接和联想为基础的过程,因而,你的“记忆库”里的东西越少,你能接纳的连接新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小。 而复习的好处就是,你对现有的知识掌握和吸收得越多。在学习时,你能控制的知识数量就越多,这样你就更容易消化新的知识。 这一个过程就好像,雪球越大,滚得越快,最后它能在自身的冲力作用下持续滚动。良好的复习习惯形成了滚雪球效应。 我们要知道,想要把新知识变成长期记忆,必须要不断地演练。作者说,至少要重复5次才能转化为永远的长期记忆。 那如何复习就变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 1、学习结束后立即复习一次 复习之前要先做好笔记,这次的复习是对笔记的全面修订,这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来的笔记,取而代之的就是修订的最终版本。 2、一天、一周、一个月之后各复习一次 第二、三、四次的复习是不看整理过的笔记,用一张纸概括地记下所能回忆的一切。或者把它制作成思维导图。然后将最终版的笔记对照,进行修改和补充。笔记和概括都应该做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记忆。 3、三到六个月之间再复习一次 这次的复习,只需要看最终版的笔记,增加我们的记忆。 每次复习和回忆时,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在重温学过的知识,而是在增加你的知识库。你对学过的知识复习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多地把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 所以,我们写得越多,就会记得越多,我们记得越多,就懂得越多。如果孩子学习也能坚持利用这个方法,相信他的学习成绩能提高不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ngjinshoucang.com/nlkfmj/nlkfmj/224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