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对于小朋友的智力开发,大家都是怎么看待的?

上周的左右脑培训班之行让人大跌眼镜(点击查看),回来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一个这样的培训价格会那么高,达到到每个课时块。

其实原因不难找:

我们都觉得孩子的脑力开发格外重要,尤其是在未来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孩子的发育只有一次,意味着教育机会只有一次。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送去所谓的“专业机构”。

到底从科学角度来讲,我们对于孩子智力的培养,究竟有哪些误区,怎样才能避免呢?

谬误一:开发右脑会让孩子获得创造力,赢在未来

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关于「大脑分工」「开发右脑」的各种宣传(尤其是左右脑培训班),大致都是这样的: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我们称它们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又称「学术脑」,右脑又称「艺术脑」。左脑主要负责人类的理性、语言、文字、分析等,右脑主要负责音乐、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因而右脑「感觉」更强,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多是右脑的产物。

其实,简单地把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是一种人为的夸大。

人脑从生理上来说的确分为左脑和右脑两部分,但从功能上说,我们是「全」脑人。

大脑是有偏侧化,但左右大脑的分工侧重不同,并不代表不同工作完全由某个脑区来负责。某一个脑区做某一个事情的时候,占主导一点,并不代表另外一边的大脑不做事,它也得做事。

大脑分成左右脑,但大脑不是独立工作的。

任何动作都需要左右脑协同工作,大到语言、运动、艺术、情感、听觉、嗅觉等,小到拿一支笔、扔一个垃圾等,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左右脑协同完成,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开发右脑,所以,「右脑开发」是误区!

一句话:学习效果不要归结于大脑左右半球的差异,它们只是各有优势,不要夸大其差异。

谬误二:人类的大脑其实只开发了5%-10%

我先说说这个5%-10%的传说吧。

有人说,这是爱因斯坦说的,或者说这是解剖爱因斯坦大脑后的结论。其实,这句话并没有在爱因斯坦正式的文献中出现过,就算说过,也要看是什么语境下说的,很可能就是一句玩笑话。

为什么说有些天才儿童、天才少年最终没有成大器,很多时候是因为反省智力低下,没有韧性,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真正聪明的人有三类:

第一类聪明人,神经智力强,天生就高智商。是我们在报纸上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人物,我们肯定会承认这样的人是聪明人。

第二类聪明人,经验智力强,是通过后天的大量练习来达到的。比如说在《最强大脑》中,绝大多数天才般的选手,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达到高水平的。他们也是聪明人。

第三类聪明人,反省智力强。他们并不精于科学的研究,记忆的能力、辨识的能力等等。但是,他们具有宏观的决策能力,像巴菲特这样的决策者,以及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等。

家长看完这种分类,其实就没有必要纠结于「高智商」了。聪明真的是有不同的方式。成为天才的必要因素还包括天才人格特质,如抗压、情绪管理、持久性、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不仅仅是一个IQ就够了。

所以呢,开发大脑是一个错误的隐喻,似乎我们可以像挖金矿一样去从大脑中挖出点什么。聪明养育真正的难点不在孩子那里,其实在家长教育这里。我们难以奢望一位不热爱阅读的妈妈能培养出一位热爱阅读的孩子。

谬误三:学习记忆术可以提高智商,智商高容易取得成就

每个人都有记忆的能力,而且,这是可以训练的。人越来越聪明,人类整体的智商也在提高。所以,我们的智商在逐年升高,这叫作弗林效应(FlynnEffect)。

我们要搞清楚所谓的大脑开发实质是什么。

对于记忆训练,我本来是持中性的看法。但是,对于过度的宣传,我又持负面的看法。记忆术可以有,比如当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力真的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

但是,我觉得人类学习的实质,或者说教育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东西,而是理解东西。把记忆等同于理解,这是非常错误的。

记忆术不是让你理解,也不会帮助你理解,这是非常确定的。也就是说,记忆术可以帮你记一些很枯燥的、没有规律的知识,但是,当你必须去应对的时候还是要靠自己去理解。

就像很多法律的名词,你可以用记忆术背下来,但是上法庭的时候,怎么运用法律,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记忆,是帮你记住;理解,是帮你记好。真正的学习,还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融会贯通,才能创新,这才是人类智力的持续。

谬误四:运动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很多家长过于看重孩子对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运动,这是十分可惜的。还有很多家长,仍然认为运动占用了学习的时间,是在耽误学习,甚至认为运动多的孩子,玩儿的心野了,就会不爱学习。

其实,从脑科学来讲,运动不仅不会破坏学习,反而还会促进学习。运动会使脑细胞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帮助神经元生长。

虽然运动对智商的提高还没有量化,但是,运动促进大脑发育这个道理可以讲,这个趋势是存在的。而且,由于智力(注意,不是说智商)的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运动一直都在起作用。

运动的好处,更远一点来说,还可以开一个人的眼界和思维。要走出去,动起来,仅仅待在屋子里面,是无法了解真实世界的规律的,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行的。

谬误五:学习每种知识都有敏感期,错过时间怎么都学不好

敏感期理论被带入到儿童心理,尤其是带入到学习领域之后,有过度阐释、过分依赖的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有人认为2-3岁是儿童学习口语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等等。很多家长为此忧心忡忡,生怕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之后,就错失了学习的机会。

有敏感期这个概念,但是没有那么夸张,夸张到现在宣传的「错过了就不行了」的地步。比如家长最关心的语言敏感期的问题,学习第二语言最好的敏感期如果过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够学好,只是可能就更费力一点。但是,请注意,这只是量上的差别,而不是本质上的不行。

而且,很多人以为「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不长了」。于是,就很着急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进行各种「大脑开发」的课程,这也是一种误解。

现代的脑科学已经证明,成年人的大脑也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说,脑细胞是不断更新的,只要你想学习,懂得学习的方法,都可以拥有聪明的大脑。

这篇文章来源于《最强大脑》的主审核关魏坤琳教授,他是北大的脑科学家,我读了之后也是受益匪浅。

也分享给大家,共勉。

《谣言大作战

这些身边的科学谣言,你都信了多少?》

《比尔实验

发现隐形的磁场》

《《最强大脑》中的盲走迷宫,真的能锻炼孩子的大脑吗?》

《周末就陪孩子看看这部BBC9.6分的恐龙纪录片》

《这个提高儿童智力的游戏,世界上已经流行了年》

《这本宝宝的量子物理学,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内附全套原版绘本资源)》

专注科学教育的亲子实验室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那里最好
山东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ngjinshoucang.com/nlkfff/131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