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罗圈扁担九道弯,勾栏竹竿椅子圈。

花枝金碗麒麟牌,方家学府小牌房。

帅府草园南月牙,前井堂子西红门。

大江风发水道子,钱粮丰富禄米仓。

南井石牌三庙门,北井港沟陕西巷。

杨茅帽儿狗尾巴,龙头弯子屎壳郎。

胭脂石头耳朵眼,王皮手绢烟袋斜。

钱市石虎北半壁,朱家砖塔东坛根。

日升山川柏林寺,云居灵境娘娘庙。

羊肉鸡爪鸭子店,大星海滨鲜鱼口。

演乐报子李纱帽,宝纱枣树杏花天。

火药局,甜水井,弓弦弓背王府井。

每当听到这首歌,

老北京人共同的胡同回忆,

都会被齐刷刷的唤起。

它没有故宫的富丽堂皇,

不似长城的雄伟壮丽,

但它却像密密麻麻的血管,

蔓延在北京城的每个角落,

青砖铺就的是年少的童真,

勾栏竹竿有几代人的记忆。

有位姑娘,正是沿着小时候的记忆,

辗转回到她做梦都会笑醒的北京,

可她今天所看到的,

却早已不是那个记忆中的北京了!

她就是:华新民

年,她出生在北京城的胡同里,

祖父华南圭,

年初被官派赴法国留学,

是中国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

曾供职于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

(北京规划委员会前身)

父亲华揽洪,16岁留学法国,

新中国成立后,

在法国建筑业已斐然成章的他,

毅然回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回国后,在梁思成的推荐下,

读梁思成的故事点击此处

曾先后担任京汉铁路总工程师,

北平特别市工务局局长,

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总工程师等职。

年,华南圭与刚满月的儿子华揽洪

年,华揽洪与父母和妹妹

曾有人说过:

如果你在北京游逛过中山公园,

皇家禁苑景山、颐和园,

走过景山前街,南锣鼓巷,

北海一代的地安门东西大街,

开车经过建国门立交桥,

喝过官厅水库、密云水库的水,

医院就过诊,

那么,你就有必要记住他们的名字:

华南圭、华揽洪。

而华新民就是来自,

这个传奇建筑世家的第三代,

她是有着蓝色眼睛的混血儿,

却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

她是名门之后,也是一位散文作家,

她的童年,

便是在北京的各大胡同里度过的。

年华新民和父亲母亲在无量大人胡同家里

她的印象里,

古朴的大门和斑驳的锁头,

夕阳西下,街角美极了。

家家门口的邮箱,

响起邮差叮铃铃穿过的自行车,

带给了无数北京人希冀与盼望。

铁皮的开水壶咕噜噜的冒泡,

走过四合院的茶房,

浓郁的茉莉花香沁人心脾。

她记得小时候:

爷爷躺在藤椅上,

数着星星一遍一遍的,

讲以前的故事。

年华新民与其祖父及母亲在无量大人胡同自家私宅里

年少时脑海中抹不去的残存记忆,

使她在随父母远渡法国,

兜兜转转十四载后,

忍不住内心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

又重回到了心心念念,

魂牵梦绕的祖国北京。

然而,一回到北京,

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失声痛哭,

她曾眷恋的北京,

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原本古色古香的北京城,

入驻了大批拆迁队,

推土机轰隆隆的响,

到处是拆迁现场,到处是断壁残垣!

九十年代以来拆房现场

她不忍看着,

一个独特的北京城就此被毁灭,

变成世界上随处可见的平庸都市!

于是从年起,她就开始,

奔走于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

不辞辛苦地拜访四合院的主人,

为留住他们的房子奔忙呼喊,

不厌其烦地给有关部门写信和打电话,

一次次把正在抡镐的民工从房顶上叫下来。

偶尔会有官员与她面谈,

但更多时候,她连“有关部门”都找不到,

每次也就是听见他们几十秒钟的声音,

更多的,则是电话里嘟嘟嘟的忙音。

她曾从文化和情怀的角度出发,

向有关部门呼吁、求情,

在不少待拆的胡同中,

有着许多北京四合院的精品,

比如孟端胡同45号。

孟端胡同45号拆毁之前

初见这个胡同时,她也并不知道,

它竟是雍正年间果郡王府的一部分,

但从它高贵的格局中,

她感受到了那浓郁的的皇家气息。

那段时间里她一直写信为它求情,

却总是石沉大海,

没有一个人听她说话,

只有门前的两座石狮子,

静默的伫立着。

一年半的奔走求情,

她万万没想到,

却抵不过短短的十四天。

仅仅十四天,

曾经的皇家气派和百年风华的胡同老宅,

就在现代化的机器下烟消云散了,

只留下一地残渣和满目疮痍。

拆毁中的孟端胡同45号

有时她匆忙赶到正在拆迁的院子里,

工人们一见她,像商量好了似的,

立刻分工明确,

干活的人手速骤然加快,

另外的人一面安抚她,

一面打电话叫人。

被拆之前的东堂子胡同35号

被拆毁的东堂子胡同35号

察院胡同23号拆毁前

察院胡同23号拆毁当中

南锣鼓巷内秦老胡同35号院因修停车场被部分拆除

她常说:

“四合院儿和胡同是北京的细胞啊”。

每说到这儿,她便声音哽咽。

这些年,她走过许多胡同,

深深地爱着北京城里的每一条胡同,

在她的努力下,新鲜胡同、文华胡同、

文昌胡同等成片的胡同被保留了下来。

现存的后细瓦厂17号

现存的西四某宅

可仍有许多重要的四合院没能保护下来。

曹雪芹的故居便是其中之一。

年9月22日巴黎“无车日”那天,

她曾说到:

由于今天巴黎有若干条街不许走车,

法国有若干中小城市全城静街,

欧洲有七百座城市部分或全部禁止行车,

所以我不由地又想到北京两广路上,

危在旦夕的曹雪芹故居,

在人家开始为保护空气质量,

保护居民及城市的生命而静街的时候,

我们却仍在不停地大开马路,

不停地向市中心引进车流,

而且不惜拆除大量宝贵的传统民居和名人故居!

于是为呼吁保护曹雪芹故居,

她前后给北京市政府,

和崇文区政府写了不下二十封信。

信中,她说,

北京市政府领导、XX副区长:

蒜市口每一步都有曹雪芹的脚印,

请把这些脚印都留下来吧。

明天就要拆曹雪芹故居了,我心痛极了

北京的名人故居就这么一座座被拆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汽车、马路。

一座世界著名的古都,

正在变成一个庞大的停车场!

明天不要拆了!可以吗?

不要拿着锹镐走进广渠门内大街号院,

把它留给后人吧!

声泪俱下,字字凝血。

最终仍躲不过一个字:拆!

曹雪芹故居于年11月3日开始被拆毁。

如今只剩下一堵墙(在地铁通风口旁边)。

拆毁中的曹雪芹故居

除了辛苦奔走呼告的这些古宅胡同外,

年,她连自家老宅也难逃厄运,

那天,几位面目凶恶的壮汉把她团团围住,

她拿着自家老宅的《房地产所有证》,

在他们面前据理力争,但:

“为了人身不受到伤害,

为了仅有的尊严,

我只能离开。”

自此,走在保护北京古城已近十年的她,

又被迫走上了“民告官”之路。

一纸诉状将北京规划委员会告上了法庭。

红星胡同被拆毁现场

一次次的与政府、开发商的对簿公堂,

她最终“败”下阵来。

除了真实感受到“拆”的切肤之痛。

她终于意识到:

老城和胡同保护已不是文化问题,

而是法律问题。

原来,年8月,

在街道积极分子的帮助下,

红卫兵闯入北京大小胡同四合院,

抄家并以暴力驱赶房主,

理由之一是:只要有房产就有罪。

今天的官方数据显示,

“红八月”中至少有人被迫害至死,

甚至有人受不了侮辱而自尽。

随后,房管所陆续向私有四合院里,

塞入大量社会人员。

一夜之间,胡同院儿里的私房变“公房”。

武汉市红卫兵通令

年强行交出房产所有证时的收据

今天只有约30%的私房被还回原房主手中,

四合院的产权虽登记的一清二楚,

房主们虽手握白纸黑字的地契,

但却因文革后的清退私产,

是按照“政策”而非按照法律,

地契如一纸空文。

胡同房主人五十年代换自民国地契的新地契

年政府签发给私有四合院新业主的地契

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今天的法改变不了昨天既定的法律事实,

年以后的新法,

不可能推翻之前已登记的房地产权,

年之前登记过的产权,

只要没有转移过,

当时所签发的产权证都是至今有效的。

从法律上看,这些房产的所有者,

依然是曾经登记过的房主,

但现实中,自家宅院却被他人占住。

因此,她认为,如今的许多拆迁,

是未经法定房主同意的“违法行为”。

十几年过去了,她家老宅当年的官司,

仍没被最高法院翻案。

北京市高院的裁定是:

50年代核发的房产证能证明,

无量大人胡同(今红星胡同),

18、19、20号院(今51、53、55号),

在历史上属于过华家,

但不能证明现在仍属于华家。

收到裁定书之后她一直在质问:

这房产从属于华家到所谓不属于华家,

其间相关的转移证据在哪里?

是卖给谁了还是被没收了?

她要求拿出字据,

但至今没有得到答复,

面对的只是沉默,再沉默......

红星胡同华家的宅院

红星胡同被拆毁之前

每当推土机开来,

这位出身名门的姑娘都毅然挡在前面,

从年至今,她已经为保护古城、

抢救四合院坚持了20年。

她心中有一个信念:

人、建筑、文化,同生共死。

砖塔胡同还完整存在时

美术馆后街22号拆毁前

美术馆后街22号赵景心夫妇

勤俭胡同拆毁之前(年08月)

无论是小巷深处,

还是烟袋斜街,

鸽声、吆喝、孩子们的欢呼声,

能留下的,她曾尽力将它留下,

留不住的只能将它含泪送走。

她现在正在通过办展览、出书,

去联合越来越多的同路人,

包括新华社记者、《城记》的作者王军……

最终,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

保护老建筑及其北京文化,

成为了一种舆论的声音。

保护古城,任重而道远,

经历失望乃至绝望后的她,

仍痛心疾首地高呼着:

北京城三千六百条胡同,

只剩下三百六十条!!!

现在翻她的微博,

依然几乎每一条都与古城文化有关,

这一条路还要走多久,没有人知道,

但在她的疾呼下,

我们相信一定有人开始重视了。

千城一面的城市没有记忆,

但这个城市里生活的每户家庭有回忆,

愿所有北京人的美好童年回忆,

能同这座美丽古老的城市一起,

被保存下来,

并留传一代又一代。

今天,也让我们为这个,

北京胡同最坚定的守护者,华新民

致敬!点赞!

电影《百花深处》片段:催人泪下

不要再让老北京,在北京迷了路!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氮芥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ngjinshoucang.com/nlkfff/130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