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01

虽然我在一线城市,我的孩子却不是牛娃。

我认识很多牛娃,我带的学生中很多也是牛娃,每当我把一个孩子送进藤校,我的内心也总会感慨:

“未来我的孩子能进哪所学校?”和这些孩子相比,我觉得压力挺大的。所以,我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同龄的孩子这么强,我家大眼睛还有戏么?

我在北京,并且自己是做教育的,尚且会如此发问,许多二三四线的读者问我这个问题,我丝毫不意外。

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真的是太好了。加上鸡血老母亲们前仆后继的投入,使得牛娃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强。多到让人目不暇接,强到让人微微绝望。

北京英语最好的一批牛娃,现在已经在学拉丁语了。注意:不是拉丁舞,是拉丁语。

?有了拉丁语的基础,未来再学法语和西班牙语,会非常简单。而且有了拉丁语基础,英语中的难词和大词,掌握起来也更简单。因为英语中的小词是盎格鲁撒克逊语,是本土的,许多大词都来自拉丁语。

比如:同样表示神圣的意思,“Hallow”这个词是盎格鲁撒克逊的,但是“Consecrate”是拉丁的。现代英语中,知识含量越高的文本,拉丁词根的占比越高。

所以,现在学习拉丁语的这批小朋友,词汇量了不得。

对了,Coronavirus(冠状病毒)这个词就是来自拉丁语。

这个拉丁语的确不好学,我10多年前曾经装模作样地学了一段。当时一个朋友在社科院工作,他组织了一群人和社科院的拉丁语权威老师学习拉丁语。我也去蹭课了。第一节人非常多,第二节课就少了一半,第三节课剩几个,我就不知道了。

02

当然,外语只是牛娃的标配之一。我们再看体育上的差距。

三大球就举一个例子吧:有的孩子假期去NBA组织的少年篮球营训练。

说说小球。

上一代孩子玩乒乓球,逐渐被网球代替了。然而这批孩子挥拍子的时候,另有一批孩子在挥杆,TA们在玩高尔夫。

我前几年有一个学生,女孩子,高中的时候就拿过世界青年组的名次了。从小到大,妈妈带着全世界各个场地训练。

当然,最近又兴起了棒球。还有更小众的Lacrosse(长曲棍球),是北京顺义的女孩子为了将来去美国读高中进藤校专门量身定做的。

但好在这些球是圆的,是球体,还有一批孩子在玩扁扁的冰球。

在东北这倒也没什么,冬天好多冰场,我小时候就是滑野冰的,室外冰场,零下30度,凉爽并且免费。但是往南走就不好说了,冰场在室内,需要花钱,越往南滑冰的越少。

但是几年前一个深圳的学生,小女孩一直打冰球,后来去了美国读高中,进了校冰球队,最后录取了哥伦比亚大学。

这就是一线城市。如果你真的想鸡娃,没有止(zhong)境(dian)。

03

社会就是分层的,没有办法。

外地的孩子暑假来北大清华朝拜,北上广的孩子去哈佛耶鲁朝拜。

这就是层与层之间是“填坑模式”,一级一级地向上填。

但是我们填坑的时候,就是在进步,不填就会落得越来越远。我们即便进不了第一梯队,第二和第三梯队也有机会。如果我们不努力,看到差距就此放弃,自暴自弃,我们就会稳稳地落在最后的梯队。

而且,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懂得:“宝贵的品质,在不同阶层中是一样的。”

无论是打乒乓球还是高尔夫,磨练的都是意志、品格、和体育精神。

无论是学英语还是拉丁语,最终让一个人侃侃而谈的,是知识和见解。

最终让一个人赢得尊敬和尊严的,不仅仅是地位,更是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努力。

所以我要说一说,我们要利用哪些教育资源给孩子赋能,让他们可以持久地进步。

04

这一代孩子,有许多线上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地域带来的差别。

如果所在城市或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一线城市有差距,大家可以给孩子报同步的网校,比如新东方、好未来、朴新等大机构的网校。

这些网校除了研发能力很强之外,师资也很好。这个师资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好的老师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做题的能力,更是人格魅力、见解、格局、讲话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些对于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校内课程的解决方案。

?稍微复杂点的是校外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我给大家系统地讲讲。

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短期可量化的结果,而是长期培养的品质。

咱们中国的家长特别愿意拿分数和名次。如果学舞蹈,就要参加舞蹈比赛;如果学钢琴,就要考级;如果学数学,就要参加竞赛,先是校、再区、然后是市、省、全国、世界。

所以,素质教育关键的是过程,是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品质。我们的孩子喜欢科学,但是由于在三线城市,资源没有一线的好,那么在上大学之前,我们可能落后于一线的孩子。

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培养他的兴趣,鼓励他探索,等他们到了大学、研究生,乃至工作岗位后,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就。

那些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难道都是一线的子弟么?

所以,在孩子上大学之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在素质教育上一定要坚持,不要只认结果。作为父母,我们自己的信念要足够强大。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可能晚开花,但是一定会开花。

??我们先看一下,素质教育包括什么?

看起来好多的样子。但是每个孩子不可能全学,而是要找自己喜欢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学得太杂。坚持是硬道理。

然后我们再按照教学的方式分两类:

?一类是必须要线下的;

?一类是可以线上的;

大家立刻就会清楚该如何搭配了。

以线下为主的:

1.音乐

2.舞蹈

3.美术

4.戏剧

5.国学

6.播音主持

7.体能

8.球类

9.搏击类

10.冰雪

11.水上

12.其他运动

13.营地

14.研学

15.游学

可以选择线上的:

1.英语

2.编程

3.机器人

4.科学教育

5.棋类

6.思维启蒙

7.情商

8.儿童礼仪

9.脑力开发

这样分完之后,我们会发现有的方面是刚需,是必选,比如英语,科学等等。这些对于在校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有的则是可选项,甚至是从刚需课程派生出来的,例如,脑力开发、思维启蒙等。我认为不需要单独学习,或者即便是学习,也是短期学习。因为其他的课程,例如科学等等,会包括这个部分。

这样再次分类后,该如何给孩子配置教育资源就更清楚了。我设计了一个《大眼睛爸爸五指选课法》:

蓝色代表教育的项目,红色代表教育的结果。

阅读是一切的基础。

我把阅读分成两个部分:

●中文阅读和英语学习及阅读。配合适当线上英语课程,线上的STEM课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线下的艺术课程,孩子在具备双语能力的同时,充分发展创造力和科学思维。

●线下艺术和体育项目,加上孩子个性化兴趣的自选项目,长期坚持下去,会磨练一个人的品格,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自律的能力。

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优秀的人必备的品质。这个品质是跨越阶层的,是任何环境之下,都能赢得尊重,获取成功的必备条件,我的文章也是一直在围绕这个体系给大家做介绍。

总结

学识与品质,是要用一生来培养的,不是在成年之前就能完成的。

我们的孩子即使没有一线牛娃跑的快,没有他们的“装备好”,但是只要有跑下来的意志和努力,有跑下来的习惯,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好,他们的未来也会很精彩。

打乒乓也好,打高尔夫也好,重要的不是球,是挥汗如雨的过程,是坚持到底的精神。

学英语也好,学拉丁语也好,重要的不是语言,是求知欲,是好奇心,是永不停止的思考。

许多年前,我带过一个N线城市的学生,她的故事我一直记得。

她讲到小的时候都会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穿过整个城市去学习舞蹈,无论刮风下雨,十年如一日。许多学习舞蹈的孩子,慢慢都退出了,剩下的都是要考艺术的孩子。

但是她一直坚持到高三。她的妈妈支持她这样做,爸爸却反对,但是这个孩子每天就在自己的屋子里,一边做拉伸的动作,一边看书。

她认为舞蹈是她的生活方式,是她和这个世界交流的语言。

她后来去了美国,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在已经工作了。

她一直感谢她的妈妈,一直陪伴她,激励她,用自己能找到的所有资源,培养她。虽然这些资源在一线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在申请文书中提到:她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像她妈妈一样合格的母亲。

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都被深深打动了。

彼时我刚刚做父亲不到一年,她让我理解到,我们要管的不仅是自己的孩子,还要给他们持续的意志和努力,去影响TA的下一代。

这是人类的本能。我们直立行走,是因为要看远方。

往期相关精彩文章回顾

?《报名爆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ngjinshoucang.com/nlkfsq/159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