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投领域有一个词最近经常被提起,那就是资本寒冬。在这场“寒流”中,有人“蓝瘦香菇”,也有人破冰逆势增长。资本寒冬并不是简单地指资本少或是项目少,而是资本正在趋于理性。 一方面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实打实的项目,只靠讲个动人的情怀故事、拿个炫目的BP就能拉来投资的创业“神话”早已不再。另一方面,面对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中国,投资人们又该思考做怎样的升级应对? 创业邦最近把“年度天使投资人”的奖项颁给了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创业邦自年起开始启动“中国年度天使投资人”的评选,每年仅会有一人当选。雷军、曾李青、何伯权、徐小平、蔡文胜、林栋梁、吴炯、王刚等创投界的风云人物都相继被评为“中国年度天使投资人”。 曹毅作为80后早期投资人中的佼佼者,已经是在创投行业里摸爬滚打12年的“老兵”了。他创立的源码资本目前管理5亿美元、15亿人民币。两年多来,投出趣分期、用钱宝、易酒批、车和家、今日头条等“互联网+”、“智能+”的代表企业。 那么在曹毅眼中,现在的投资人们应该做好哪些储备?聚焦于哪些机会?他在领奖现场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裨益的观点。兹将曹毅的演讲全文附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分享创投经验 以下为曹毅演讲实录: 谢谢创业邦。知道是王刚给我颁奖,压力山大;在王刚后面演讲,压力更大。得到这个奖真是战战兢兢。在过去的两年我们做得还可以,但是有很多前辈、同行非常优秀。后来自己找了个理由,创业邦是给第三代中国风险投资的群体鼓劲,我来代表给这个群体受奖。 我算是创业投资行业老兵。虽然年纪不大,但从年偶入这一行。刚才王刚讲了很多这个行业的问题,今天我们没有沟通过。希望我对这个行业一些思考和感想,能扳回一些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对这个行业的信心。 01 股权投资正从另类变成主流 第一点:股权投资行业从另类到主流。在我年刚入行时候,行业10多家活跃基金,来自于美国、新加坡、日本、欧洲的fly-inVC为主、少数本土的,每年投资不超过10亿美元。但是到了年市场上有多家创投机构,每年投出去超过亿美元。所以10年有了50倍以上的增长。 除了企业,政府、大众也都在参与“互联网+”大潮。我刚入行时VC是个很小的金融品类,到今天进入到越来越主流,是创新、创业、金融的核心地带。毕业时我学计算机的同学去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都有1.5万、2万的工资,我做VC只有块的工资。这是我自身感知到的体会。误打误撞进入到了风险投资行业,没想到这个行业在过去的10年进入到主流的金融品类,甚至是主流的更大众的社会活动、社会行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我理解分两个层面,一个宏观层面,一个中观层面: 宏观层面,大家都知道“新常态”这个词,是习总书记在年提出来的。经济进入到三期叠加,进入到后制造业、后地产的阶段,经济增长进入到一个相对稳速不是特别高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看看经济的主要参与者都在做什么活动? 对政府来说,政府在推动像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对企业来说,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在从原来的依托于投资、依托于需求的增长方式,转向依托于科技驱动、更优质供给的经济驱动模式;对于家庭来说,中国越来越多改革开放30多年带来的高净值人群,他们的财富也在重新配置,从原来投入到制造业、地产、矿产等等,开始往新经济行业去做配置和转移。在这个宏观情况下,政府、企业、家庭大量的资金都要寻求新的落脚点,地产、制造业之后,下一个支撑点是什么?宏观上看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供给侧改革”。 中观层面,我会更多落地到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作为“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重要的一块,我本人也一直参与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不断渗透,这个正好是一个外延非常大,能够去解决各个行业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的问题。因为它本身自然就是一个去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一旦这个信息技术渗透入到某个行业,它就可以对这个行业带来优化资源配置,带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效益。 我自己进入投资行业,最开始是从最左上角的格,“PC互联网+娱乐媒体”“PC互联网+信息通讯”。从年到现在,第一排9个格子都占掉了,第二排、第三排的格子也逐步从左到右开始渗透。这是中观的视角。 我们自己比喻“互联网+”是“市场经济2.0”。1.0直观体现就是有很多卖场,2C的小卖部、便利店、百货公司、大的商业综合体;2B的各种各样批发市场,服装、电器、布料快消等等。这些线下的存在会逐步线上化,线下的卖场就越来越少存在了。所以它是线下的资源配置往线上走,线上化后让资源配置效率提得更高。 怎么产生这样一个配置效率提升?怎么在配置效率提升里面大的公司能够出来?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服务半径。譬如原来一个旅行社可以服务几百个、上千个客户已经很不错了。要做客户服务,要接电话,要做各种流程的实现。但是从携程开始,它用信息产品前端获客,很好的处理客户需求;后端用信息系统大规模整合服务能力。它让服务半径变得非常大,大到可以覆盖整个行业。原来是一个个小的服务提供商提供旅游中介服务,但因为有了信息化工具,可以让它的服务半径变得非常大。这是可以让这个行业出现赢家通吃的大企业的第一个要素。 第二个要素,管理半径。通过各种信息系统让企业的管理能力也不断变大。管理的人数可以更多,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效率提高很多,让每个员工通过信息系统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三个要素,资本半径。原来金融市场是银行主导的,银行主要的是抵押袋,但有了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以后,领先的企业可以拿到权益类的资金。像京东、美团、滴滴都是几十亿美金、上百亿美金拿到手上,它再去整合这个行业里的小玩家。 这三个要素是在线化之后让企业可以变得更大,让企业聚集度变得很高。它带来的价值创造是什么?总结下来是两个方面:一是优化存量,让原来的经济行为更有效、成本更低、服务更优质。二是激活增量。优化成本之后,因为成本降低了,因为服务更优质了,因为服务半径大了,让更多原来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可以更好、更便宜、随时随地得到供给。所以它是激活增量的过程。所以这两个要素是“市场经济2.0”优化1.0最大的地方,就是让原来存量的经济行为更加有效,激发增量的没有被满足的市场,让资源配置更有效。 02 投资大于变化 第二点体会,投资于大变化。 变化每天都会大量出现。以身体举例,有的变化出现在神经末梢,就像皮肤有的地方但一颗小包,比较痒,挠挠就过去了。有的变化来自于身体内部,比如你的身体变好了,呼吸系统等变好了。最根本的是大脑变化了,认知变了。深度、广度、高度变化了。产业变化比身体更加剧烈,有些变化大到你必须去花你最多的时间,而不要把过多时间分配在小的变化上。 大家可以看一下在人类历史上几个主要的变化,最开始有个认知革命,然后到农业革命,然后到工业革命,然后大航海地理大发现,然后电气革命、信息革命、生物革命,这是人类五千年,每个革命都持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现在我们在信息革命当中,应该花很大时间在哪些比较大的要素?它在什么时间点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幼年期可以更早感知到。 几个变化的核心要素: 第一,计算成本。在摩尔定律推动下的CPU、GPU、内存、磁盘等等,其计算成本每18个月降低1倍,传输成本、存储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第二,计算平台。计算平台分两端,一个是客户端,一个是服务器端。客户端大家认知得很清楚,最早的苹果机和IBM的PC机器;到了年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是新的计算平台,这个计算平台在过去的8、9年时间超越了PC,占据主流计算平台的位置。接下来10年、20年又会有新的计算平台在孕育,比较大的可能是AR平台。这是客户端的变化,大家要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