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这个词不再是阳春白雪,今年伊始,就有不少综艺节目融入了人工智能,其中江苏卫视最为明显。其两档王牌节目《最强大脑》和《一站到底》都引入了“人机大战”,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

By姚瑶

机器人打败人类的“最强大脑”

众所周知,《最强大脑》汇聚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最强人脑”。在第四季中,节目组引入了百度机器人“小度”,与脑力高手们交战。首战《最强大脑》名人堂轮值主席王峰与“小度”在人脸识别领域对决。在跨年龄识别的比赛中,王峰在双胞胎上出现误判,以一分之差惜败;第二场人机对战中,“辨音神童”孙亦廷出战,在声音领域与“小度”战平。因此,第三场比赛至关重要。拥有“鬼才之眼”的王昱珩在模糊影像识别中败北,这使得“小度”直接晋级脑王决赛。

《一站到底》节目组引入了搜狗机器人“汪仔”,在问答领域接受人类的挑战,“汪仔”同样战胜了经过层层选拔的人类选手,取得了“人机对战”的胜利。

观众为人机之间的比拼频频叫好,人工智能引入后,收视率也节节攀升。CSM52数据显示,1月6日,《最强大脑》首播即排在晚间节目档的第三位,1月20日“人机大战”第三场,更是排在所有晚间娱乐节目的第一位,收视率达1.66。2月6日播出的《一站到底》,排名也在当日晚间节目的第一位。除了节目改版的因素之外,人工智能的引入为节目加分不少。常规挑战项目以外,观众们对人机大战有很高的期待。

“人机大战”捧红综艺节目

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引发观众的好奇心理,从而增加收视率是节目的首要目的。《最强大脑》已经进行到第四季,前三季中,中国的脑力高手基本上已经悉数亮相,这些脑力超凡的人十分稀缺,他们的天赋难以复制。挑战的内容、范围、类别都已经很难超出原有范围。之前的比赛中已经出现如“微观辩水”等近乎“变态”的项目,而一些项目的规则已经让观众大呼“看不懂”。

《一站到底》自年首播,今年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以“答题”为核心的模式使节目略显疲态。

在挑战的内容突破不大的情况下,改变挑战的选手、引入人工智能成为吸引收视率的另一尝试。而随着AlphaGo打败李世石,Master打败各路围棋高手,人们对机器的态度从陌生变为猎奇,观众迫切地想知道,人工智能还能“吊打”人类多久,特别是在面对最聪明的大脑时,人类有无胜算。因此,人机对战无疑能够引发爆点,对于这些季播的综艺节目来说,是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而由节目内容引发的讨论和思考,更是为节目增色不少。

其实近年来,“电视节目+人工智能”的方式逐渐流行,只不过在之前,观众对“人工智能”的印象还停留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也只是节目中的绿叶而非红花。年猴年春晚时,机器人舞团为孙楠演唱的《冲向巅峰》伴舞;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上,湖南卫视引入机器人与陈伟霆斗舞;东方卫视《看东方》栏目请来微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播报天气;央视财经频道也在奥运会期间请来机器人娇娇担任节目《巴西的秘密》主持人。

在这些节目中,机器人展示了语音交互、数据处理、声音识别等多种能力,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使节目更有看点。但它们更多还是娱乐化的存在,不对节目内容产生实质性影响,并不是节目的主咖。

而在江苏卫视的这两档节目中,机器人由“打酱油”慢慢转向内容核心。《最强大脑》展现的是顶尖的人类智慧与顶尖的人工智能之间的对决。《一站到底》中,汪仔担任最后一关的“守关者”,只有成功站到最后的选手才能与机器人汪仔对决。

挑战形式之外,节目组在项目设计上也做到了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而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也不是想通过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碾压来提高收视率。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大数据计算,而人类在主动思考、对事物的前后关系判断、联想能力上更胜一筹。

《最强大脑》节目中,比拼的项目除记忆和识别以外,更多在于想象力和分析能力上。如第一场比赛中,王峰与小度比拼“跨年龄人脸识别”,即观察嘉宾选择的艺人童年照,在艺人们的表演中找出两张照片的主人,另一挑战项目是观察随机选中的成人,在数十张小学毕业的集体照中找出他。这些项目除准确识别以外,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毕竟“女大十八变”,身体的变化不同于机器设定的程序。

备受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北京治疗脸部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ngjinshoucang.com/kfzlgj/13884.html

------分隔线----------------------------